?今天是818人力資源日,致敬每一位人力資源從業者!
近期,萬寶盛華大中華的自主研究——《VUCA時代的用工關系變革與人力資本運營》被國家級專業人力資源期刊《中國人事科學》收錄。此成果是熔全司同仁們所實踐、所研、所悟等于一爐的智慧結晶,從深度和廣度方面剖析了用工關系與人力資本運營的變革、鏈接。希望本成果能給廣大企業家、創業者、人力資源從業者等帶來新啟發、新指南。適值818人力資源日傾情奉獻,以上篇、中篇、下篇,進行分享。
?上篇:用工關系的本質是生產關系
VUCA時代,從工業化到互聯網,再到數字化時代,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沖擊(以下簡稱疫情),中國的勞動用工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舊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舊的企業組織形態,已經無法有效支撐企業發展。靈活用工、共享用工、平臺用工等等各種新型用工方式豐富多彩;“人單合一”,“中臺戰略”“倒金字塔形結構”等等各種新組織形態炫目耀眼。
該怎么認識這些林林總總的用工現象,回歸生產關系的本源?
該怎么識別這些形形色色的組織戰略,厘清組織和人的關系?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于術?!保ɡ献印兜赖陆洝罚?/p>
有沒有一個觀察直觀、識別簡捷的認知方法論?有沒有一套邏輯清晰、界面分明的分析工具?這也是筆者從業多年以來,一直想自我突破的困境。
用工關系的本質是生產關系
(一)人和人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系
什么是用工關系?用工過程中體現了人和人的在生產過程的相互關系①,因此用工關系的本質是生產關系(見圖1)。
所有的用工現象都可用“關系”來歸類(圖1)
(二)兩大序列四個象限
可以把所有的用工現象歸納為雇傭關系用工和非雇傭關系用工(商務關系用工)兩個序列。繼而從雇傭關系用工序列中又可以分出標準雇傭關系以及非標準雇傭關系兩個板塊,從商務關系用工序列也可以分出自雇關系用工和平臺經濟關系用工兩個板塊。這樣就產生了用工關系的兩大序列四個板塊(見圖2)。
用工關系的兩大序列和四個象限(圖2)
在圖2中,兩大序列和四個象限的區別如下。
1、第一序列 雇傭關系用工序列第一序列可分成標準雇傭關系(標準勞動關系)用工和非標準雇傭關系用工(非標準勞動關系)兩個板塊。分布于為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
2、第二序列 商務關系用工序列商務關系用工,是相對雇傭關系用工的而言的,涵蓋了雇傭關系用工以外的全部商務關系用工的現象。分為以自由職業者自雇關系為主的用工和平臺經濟用工兩個板塊,分別分布于第三和第四象限。
(三)用工象限分類方法源于優秀企業的管理實踐
我們從一家企業用工變化來驗證這個分類的合理性:某個企業的員工開始全部是拿工資干活的雇員,隨后有幾個員工組織起來內部承包了一個工段或者一個項目,項目工效和員工收入都大大提高了。繼而有幾個優秀的內部承包或者自行合伙創業,創建了小微企業(小型微利企業)成為公司的外部服務商。由于樣板的示范作用,大多數員工也三三兩兩,七個八個的成立了小微企業圍繞該企業承攬項目承包業務了。8年的時間里,這家企業減少了6萬個員工,但是出現了3000家小微企業。企業的效益沒有減少反而大大提升了,利潤增加了6倍。
用工關系從標準雇傭到虛擬合伙,到平臺商務伙伴的轉型的全過程(圖3)
在這個過程當中,企業管理者發現原來的的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等職能部門都不大管用了,但是出現了3000家小微企業需要支持和服務的新需求,就干脆把所有的職能部門都重組成一個統一的服務部門,這個時候企業的用工平臺就出現了,加上數字技術的賦能,一個真正意義的圍繞主體企業的購、供、產、銷的社會化制造體系和銷售體系的平臺就形成了,實現了“企業無邊界,供應鏈無尺度”②。這個故事不僅發生在海爾,很多做大做強的明星公司和標桿企業,也都演繹了類似的故事。這是勞動者在企業由里往外,從標準雇傭關系到非標準雇傭關系,從內部虛擬合伙人到自由職業者,從外包服務商到平臺商務伙伴的轉型的全過程(見圖3)。
(四)四個界面的類別分析方法
四個象限用工分類方法,有點像物理學的“隔離法”。通過契合場景、澄清關系,界定模式、區分要素的邏輯區分和邏輯歸類,把多元的用工現象中“關系”類同的用工模式分別歸納進去。
(五)用工關系“儀表盤”
一臺汽車的儀表盤是由油量、速度、里程、故障監測等一系列指標組成的,司機在駕車過程中對整個儀表盤提示的要素做綜合判斷,幫助執行駕駛任務。而用工關系四個象限的設計,是期冀創造一個一目了然、簡單便捷的“用工關系儀表盤”(以下簡稱為儀表盤)。近年來宏觀用工的要素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從用工關系來看,其中最主要的驅動要素有 “關系、身份、法律、結算(即用工關系、員工身份、法律適用、結算規則)” 等四大主項,而用工關系是其中核心的一項。分別在四大象限的邊界內或跨界納入這四項要素,“儀表盤”就成為一個簡便的實操工具,可以幫助企業把公司和個人、公司和客戶,公司與環境3個方面的勞動用工信息按類別區隔開來,對號入座,按圖索驥。能夠對自己的用工狀況有個清晰的辨別,使企業能夠通過驅動要素的聯動找到用工現象變化的底層規律,方便企業做出勞動用工的決策。
用工產品儀表盤的驅動要素
(一)關系變,身份變
用工市場不同的用工配置模式,改變了用工關系,首先帶來了員工身份的改變(見圖4)。
用工關系的改變首先帶來了勞動者身份的變化③(圖4)
(二)身份變,法律變
身份變化以后,用工交易方的背后的法律適用環境就發生了變化。用工從標準雇傭關系用工轉向商務關系用工的整個過程中,從適用于勞動法律逐漸轉向適用于民事法律,適用于民法典(見圖5、圖6)。
用工關系法律特征圖(圖5)
兩大序列,四個差別化的法律法規板塊(圖6)
(三)法律變,結算變
不同象限適用的財稅方面的法律法規不一樣(比如說第一象限,支付給雇員的叫薪金,繳納的個稅叫薪金所得??墒窃诘谌笙?,用工交易的雙方沒有雇傭概念了,勞動者以自由職業者身份繳納的是勞務所得稅,以個體工商戶身份繳納的是經營所得稅),稅賦適用的不一樣,也帶來了經營或管理費用的不一樣,也就有了不同的支付科目、結算規則和結算方式(見圖7)。
不同的財稅環境帶來了不同的結算方式(圖7)
(四)結算變,模式變
結算關系發生了變化,最后會帶來企業的商業模式變化。商業模式是利益相關者運用自己掌握的資源和要素進行交易的交易結構的總和。用工交易的結算變了,利益相關者相互之間的交易結構也就發生變化了,也就帶來了商業模式的變化(見圖8)。
四項要素的變化推動了商業模式的變化(圖8)
“儀表盤”在演繹中,呈現出一組有趣的現象:“關系變、身份變;身份變,法律變;法律變、結算變;結算變,商業模式變”。所以,當把多元化的用工方式用這個簡單一致的范疇來歸納時,認知上就顯得清晰簡單了。
(五)用工產品導航圖
更有趣的是:當把企業實際的用工數據納入“儀表盤”后,在四個象限應用四項要素來進行不同方向的籌劃時,可以組合配置出多種靈動多變的用工預案,創建出一套通過“儀表盤”對用工產品籌劃和引導的方法,這就產生了第二個工具:“用工產品導航圖”(見圖9)。
用工解決方案的籌劃和預案(圖9)
注釋:
①構成生產關系的三大要素是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相互關系以及由以上兩個關系形成的分配、交換、消費關系。
②海爾集團歸納出的著名的網絡化戰略:“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供應鏈無尺度”。
③此表“B2C”,指的是雇主和雇員?!癇2B2C”,指的是企業把崗位任務或項目發包給了勞務公司,勞務公司雇用了雇員來完成任務?!癇2C,B2B,C2C”指的是企業與個人的勞務關系,企業與個體工商戶的商務關系以及自然人個體之間的勞務關系?!癝2b2c”,指小微企業(b),自然人個體(c),集群在平臺(S)進行用工交易。
——中篇預告——
VUCA時代的用工關系變革與人力資本運營:
四個象限用工產品被導航的過程